网上配资炒股 “小地名”发挥大作用 点亮美好家园

  • 首页
  • 配资之家
  • 股票正规配资官网
  • 你的位置:配资之家_股票正规配资官网 > 配资之家 > 网上配资炒股 “小地名”发挥大作用 点亮美好家园

    网上配资炒股 “小地名”发挥大作用 点亮美好家园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8-05 08:36    点击次数:201

      地名作为一方水土、一片地域的“名片”网上配资炒股,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,也是生产生活的基础信息。当现代乡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,乡村地名也呈现出数量密度需求不断增加,标准化程度要求提升,人们对乡村地名的特色内涵越来越重视等特点。

      如何以地名管理服务工作赋能乡村振兴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?

      此前,民政部在广州市南沙区召开地名工作调研片会,广州市民政局、南沙区民政局分别介绍全市地名管理服务有关工作情况和全国“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”试点工作情况。

      去年9月,民政部、广东省民政厅将广州市南沙区选定为全国首批“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”试点地区。完成乡村道路规范化命名1589条,“有名无标”设置标志3835个,绘制“一村一图”128幅……通过各项工作,更多人得以读懂南沙、读懂南沙乡村。

      如今,结合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“乡村著名行动”,广州市南沙区的试点经验正在全国范围推广。

      撰文:钱明雅李国全李颖

      村民生活更便利

      全国各地的快递

      都能送到家门口

      “都能送到家门口了,方便很多!”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各村,村民的快递接收方式有了新变化。以往要去集中快递点拿的货品,现在直接送到了家门口。

      这种变化来自于快递员能够更加便利地找到村里的每家每户,以往没有名字的路有了名,以往地图上搜不到的村民住宅“上了图”,乡村物流的“梗阻”得以疏通。

      便民变化在广州无处不在。以南沙区为例,全区下辖6个镇和3个街道,128个行政村、37个社区,不少乡间小道都迎来新变化:有了名字,竖起路牌,上了地图。农家乐、种养基地、合作社和快递网点等地址信息陆续上传到网络地图,全国各地的商品都能更精准地送到居民家门口。

      便民举措背后是广州服务乡村群众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决心。过去一年,一场全面“查漏补缺”的工作在南沙区试点展开。

      摸清底数,分类设置。此前,南沙区制定实施方案,成立领导小组,组建由民政部门地名业务骨干、高校专家、社区志愿者等225人组成的专业队伍,培训人员500余人次。

      这些基层一线力量行走在乡间,对不按规范设置地名标志或擅自移除标志的进行自查自纠、摸底排查,填写《地名标志牌摸查表》,建立地名标志问题清单。在这过程中,这支专业队伍将道路区分为“有路无名”和“有名无牌”亮相,通过对问题清单筛选、比对,确定了拟新增命名的需求清单,完成命名申报道路(街巷)1589条。

      与此同时,为方便村民出行,南沙区还紧抓乡村特色和地名服务的契合点,通过核查地理实体地名坐标,对地名“存在与否”“正确与否”等信息进行标注,进行实地精准定位后,上传至高德地图、百度地图等。

      乡村经济更有活力

      南沙青蟹

      从直播间走向天南海北

      产业兴则乡村兴。怎样发挥地名在乡村特色产业中的作用,以多样化的地名服务激活乡村产业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走深走实?

      如今,广州市民如果将旅行地定于南沙区,打开手机地图,即可清晰地看到农家乐、采摘园等游玩景点,第一时间找到出行目的地。村里的商户常说,“上图”以后,自家的小产业客流量大了、销售渠道畅通了。

      在南沙区香云纱文化创意园,不少跟着导航来到这里的市民对着展品啧啧称奇。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,创意园将其详细位置上传地图,实现了精准定位,助力当地经济发展。

      在南沙区,一些乡村还在主要出入口设置了“村庄一张图”,变“进村问路”为“进村看图”。一日游指南、乡村观光图、随手拍打卡兴趣点等方式,展示南沙乡村特色景点、传统美食及高质量乡村发展新业态。

      在推动产业发展上,广州民政部门还借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做得更多、更好一些。

      此前,南沙区民政部门引导群众自主采集上报农家乐、种植养殖基地、农村合作社、快递物流点等惠农助农点的信息,并配合以公众号、线上直播带货等方式提升特色农产品、采摘园、民宿的知名度,让游客了解南沙各地农副产品的种植情况、产品特色。

      地名不仅是一个个名称,更是一张张“名片”。在南沙区,各个镇都有不同的含“地名”特色农产品,如南沙番木瓜、南沙青蟹、南沙罗氏沼虾、新垦莲藕、庙南粉葛、七一西芹等。

      为打好“地名+农产品推广”这张“牌”,南沙民政部门组织开展了多次线上助农直播,介绍特色农副产品。在年轻主播的卖力吆喝下,万顷沙莲藕、东涌黑皮甘蔗、南沙青蟹……这些与地名息息相关的特色农副产品得以走出南沙,走向天南海北。

      文化传承更有新意

      扫码即可聆听地名文化故事

      “小小地名背后,其实蕴含着诸多文化。”乡间路牌间,专家现场面向村民、游客讲解地名文化。这是南沙区特别开展的地名文化进村(居)活动,让群众沉浸式参与体验,感受乡村地名给生活带来的改变,不断提升乡村地名的综合服务能力。

      地名是田园风光、诗意山水、乡土文化、民俗风情的重要标识,大力加强乡村“老地名”“乡土地名”保护,能够有效传承农耕文明、赓续地名文脉、留住乡愁记忆。

      漫步南沙,一条条小道、一个个风景点都贴上了二维码。手机轻扫,即可了解到地名畅游图、乡村地名服务示意图、地名故事等内容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二维码有着“南沙地名二维码”的独特标识,以“岭南特色、田园风格、现代化都市”为设计主元素。

      在传承保护“老地名”方面,广州市民政局还利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,对广州老地名进行全面普查,分类建档,编纂《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》和《广州市标准地名词典》,保护名录收录老地名1000个、词典收录词条约1万个,并将老地名保护纳入地方性法规《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》。

      不仅如此,如今,“地名+历史文化”还结合起非遗文化,拓展了崭新体验形式。通过特色体验活动等方式,南沙区挖掘历史文化中的地名,拓展麒麟舞、香云纱、疍家婚俗等非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,用“地+人+事”,将非遗文化串联起来,更通俗易懂地走近群众。

      此外,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传承“老地名”背后的文化故事之外,还将不断提升新生乡村地名特色内涵,多配有历史传承、文化积淀、民族精神、时代风范的好名,以地名之美彰显时代之美。

      编辑统筹:张茵

      ■案例

      广州南沙区大稳村:

      乡间小道叫什么?村民说了算

      漫步广州南沙区大稳村,“东涌镇农业观光休闲园”的招牌沐浴着冬日暖阳,来往的游客捧着刚刚摘下的特产番石榴、香蕉,满载而归。

      “最近生意都好了一些!”休闲园负责人梁锦添说,之前无法导航具体位置,给外来游客出行带来不便,也影响到休闲园的发展。如今,各个导航软件都能够精准定位导航,不仅方便了游客出行,也提升了休闲园的知名度和效益。

      去年以来,大稳村里变化不小。乡间小道两旁多了路牌,崭新的路名印于其上,给出明确指引;家外小店多了“展示渠道”,纷纷登上了手机地图;村民生活添了便利,快递直接送到家门口;村里村外多了游客,地名解说二维码吸引不少人拿着手机扫描聆听。

      变化背后,付出同样不小。

      当时间回拨,在大稳村,常可以见到志愿者、村民、民政工作人员等并肩走在乡间小道。他们拿着从线上征集到的相关地名需求清单对照,走街串巷,实地摸排,用脚走出村里“有名无标”“有路无名”的道路。

      无名路难以定位、货物运进送出难,如何为村里的无名路取名?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无名路取名需要结合主路及横纵方向等因素,同时要考虑融入当地文化。

      由于道路不能够重名,村委通常将准备三个候选路名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道路名由村民做主”,每条村里大路小路叫什么,都需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。

      有了地名后,以“图”标绘才能更加精准。忙碌的工作人员又穿梭于街头巷尾,通过核查地理实体地名坐标,对地名信息进行标注,实地精准定位后,上传至地图,方便群众出行。

      “虽然工作量大,前期还要参与培训,但看到村里整整齐齐的路牌,畅通的快递,我就觉得特别满足。”志愿者王军说。

      如今,地名背后的门道也越发多了。比如,藏在二维码里的历史文化。

      迈步乡间,几乎每条小道上都印着小小二维码。打开手机一扫,道路、经过地点等信息便一览无余。村里以“南沙地名二维码”标识为载体,录入地名畅游图、乡村地名服务示意图、地名故事等。

      来到这里度周末的市民常带着身边的孩子一同扫码观看,以了解这些地名的历史和文化。小小二维码,给了乡村旅游新动能。

      线下游客不断,“云上”热闹不减。地名还能“+”什么?大稳村“+”上了农产品推广。此前,南沙区民政部门就曾走进村里的采摘园,开展线上助农直播,让万顷沙莲藕、东涌黑皮甘蔗走得更远、卖得更好。

      ■数读

      “乡村著名行动”

      “摸排采集”·设标命名

      科学织密乡村地名网注释格式

      ●南沙区将乡村地名分为6大类53小类,发动相关职能部门、基层一线力量进行实地摸排,并开展线上征集,共采集到地名信息4450条

      ●对“有名无标”的道路,南沙区规范设置了3835个路牌、巷牌、门牌;对“有路无名”的进行筛选、比对,新增道路(街巷)命名1589条

      “名正言顺”·地名入库

      不断深化地名信息应用

      ●将南沙区在国家地名信息库平台的8976条入库数据与广州市地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、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数据结合起来,在国家地名信息库平台新增入库数据643条

      “有名有实”·地名故事

      让乡村地名“有看头、有内涵、有讲究”

      ●拍摄制作发布地名文化视频30多期;编制《标准地名录》和《地名保护名录》,收录保护地名176个;编写《地名里的南沙》等书籍;在村口和保护地名处,建设特色地名亭,实现扫码听地名故事

      “创新利用”·地名品牌

      推动地名价值创造性转化利用

      ●南沙区制作布设一村一图128幅、镇(街)畅游图8幅、乡村专题图2幅;开展线上助农直播带货网上配资炒股,推介万顷沙莲藕、皇帝柑、番石榴、红番薯和东涌黑皮甘蔗等带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,推动乡村农副产品出村进城



    TOP